热门城市
热门景点
选择省市
<<返回 全国
河北下辖区域周边城市
周边景点
本地乡镇
热门城市
选择洲际
【内容提要】2021年我省气候特点表现为气温偏高、降水偏多、日照偏少。2021年春季我省回暖迅速,土壤解冻快,作物苗期和营养生长期都有较长适宜作物生长的时期,大部农区热量充足、降水充沛、光照够用,有利于秋粮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。然而整个生长季也经历了诸多不利气象条件,包括6-8月黑龙江和嫩江上游出现汛情、东部地区阶段性干旱、夏季阶段性低温、冰雹大风等不利条件。总体来看,2021年部分农事时段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存在不利影响,但是救灾措施得当损失较小,有利于全年作物产量增加。
一、气候概况
2021年全年(1月—12月)全省年平均气温为3.9℃,比常年同期偏高0.8℃,比去年同期偏低0.1℃。大兴安岭地区年平均气温为-2.7~-0.2℃,黑河、伊春北部年平均气温为0.8~2.2℃,其他地区为2.6~6.2℃。全省大部县(市)年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偏高1~2℃。与去年同期相比,大兴安岭大部、黑河东南部及汤旺偏低1℃,其他大部县(市)持平。全年≥10℃积温大兴安岭、伊春局部及嫩江不足2400℃,个别县(市)≥10℃积温在3000℃以上,其他地区在2400~3000℃之间,热量充足。
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610毫米,比历年同期偏多16%,比去年同期偏少19%,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。全省各地全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,中西大部在610~871毫米之间,东南大部在398~597毫米之间(图1)。与历年同期相比,中西大部持平或偏多1~7成,东南大部地区偏少1~3成。与去年同期相比,大兴安岭大部、黑河局部、伊春局部及齐齐哈尔大部持平或偏多1~5成,其他地区偏少1~6成。2021年作物生长期间全省温、水资源总体上较充足、匹配相对协调,但降水分布不均部分地区降水时段较多,全省4-10月日照偏少,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458小时,比历年同期偏少145小时,比去年同期偏少525小时。
图1 2021年1月—12月平均气温距平(℃)和降水量(毫米)
二、气象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分析
2021年我省气候特点表现为气温偏高、降水偏多、作物生长期内日照偏少,大田作物生长期内大部分时间热量充足,降水充沛,光照条件略差。6-8月黑龙江和嫩江上游出现汛情,并在不同时期经历了阶段性干旱、夏季阶段性低温、冰雹大风等不利条件,对局部农区作物生长略有影响。从主要季节来看,春季(3-5月)气温偏高,降水略多,前春土壤偏涝、后春土壤墒情整体较好,土壤解冻、地温回升速度较快,整体气象条件对春耕生产有利,虽然5月下旬出现低温和寡照造成部分农区作物生育期略偏晚,但是各地农作物生育进程仍在安全成熟范围内,影响不大。夏季(6-8月)降水分布不均、气温偏高、日照偏少,其中阶段性低温和局地阶段性干旱是夏季的主要不利因素。6月和8月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低温天气,尽管持续时间短,但仍造成部分地区作物发育进程略有拖后。7月中旬至8月上旬的部分时段东部地区连续多日出现温高水少天气,旱象抬头并逐步发展,未灌溉地块玉米抽雄和大豆开花、结荚受到一定不利影响。受灾期间农区采取有效抗灾措施,灾害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,未对全省秋粮生产形势造成实质性影响。秋季(9~11月)气温偏高、降水偏多,全省大部地区初霜较常年偏晚,综合来看秋季气象条件对作物收获、晾晒、储运及秋整地非常有利。
三、农业生产建议
目前全省大田作物的农事活动已经结束,处于农闲期,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小,建议农户积极总结农业生产经验,做好下一年的生产规划,可关注气候预测,提前做好春耕的准备工作。另外,冬季雪大、寒冷,建议设施农业及畜牧养殖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加强管理,注意防疫;仓储粮食注意通风、晾晒,防止捂霉。